很多人對創業擁有美好的憧憬,想著創業後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開一間美美的蛋糕店,每天帶著愉悅的心情做著自己最熱愛的烘焙,接著等客戶上門。或是打造一間豪華氣派的辦公室,頗有君臨天下之姿,不論是工作氛圍或是接待客戶,都顯得相當有面子!也可以打造一間溫馨的居家工作室,舒服自在的工作空間,一杯咖啡伴隨著音樂,大腦悠閒的尋思,手指輕快地敲著鍵盤。沒有靈感?外出走走吧,散步有助於發想。一切是如此的完美!

創業是現實的,而不是浪漫的

但別忘了,創業是現實的,而不是浪漫的。創業除了打造夢想中的工作環境、實現自己的夢想之外,更重要的是,開公司之後你就是公司負責人,而負責人並不是掛個老闆或創辦人的名號好聽而已,你必須為公司的營運付出很多心力,無論你賣的是商品或服務,也無論你的客戶是企業或是個人,你所需要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基本上都是大於受雇者的。

我在輔導新創的過程中,發現新創常會忽略了一些事,或是誤會了一些事,而這些失誤可能對新創造成難以彌補的結果。以下列出三個常見的誤解:

一、終於可以只做想做的事了

如果你開公司是為了可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你可能會非常失望,而且會做的非常痛苦!

開公司之後不只是做你想做的事而已,經營公司所有的大小事你都需要管。也許提供核心商品或服務是你認為最重要的事,但除此之外還有行銷、業務開發、客服、財稅、法務、人事、勞資以及各種法遵等。

如果只著重在核心業務,不注重其他領域的話,公司可能會陸陸續續出現各種問題。例如:

1.行銷

官網或粉專的設計及維護不佳,客戶看不懂你在賣什麼、不曉得你的優勢在哪裡,或是想下單找不到地方下單,又或者是付款流程太複雜,甚至是網站速度太慢…等,有太多的因素導致客戶不買單。如果無法有效引流,或是成功引流了,卻無法將受眾轉換為客戶,導致空有商品卻沒有客戶,那麼公司的營收就危險了!

2.客服

客服的範圍很廣,橫跨整個消費過程,從開始之前結束之後,從客戶考慮購買之前的各種大小問題,一直到消費完成的售後服務,甚至單純是來詢價的客戶,也是客服的對象。

如果客戶來電或來訊的體驗不佳,例如回覆的太慢,或是回覆的太官腔,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可能因此導致負評,對公司來說是一大傷害,畢竟現在網路評價會大幅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3.財務

貨款、票款及現金流管理不當,導致財務一團糟,形成左支右絀的窘境。例如銀行戶頭的錢不夠付貨款,或是預留發薪水的資金沒算到這次還要發獎金,甚至因為錢卡住了,所以銀行貸款利息逾期繳納,必須等到應收帳款收現了,才有辦法付利息、付房租。

現金流量管理對公司的重要性不亞於核心業務,因為一旦現金流量管理不當,可能導致明明是有賺錢的公司,卻因為現金收現太慢,來不及支付票款而跳票,傷及公司信用,嚴重甚至造成公司黑字倒閉(公司有利潤,但因現金管理不當而倒閉)也不無可能,因此不可不慎!

4.稅務

通常公司行號的稅務申報會委託給會計師事務所或記帳士事務所,但公司並不是把發票丟給事務所處理就好了,身為創業者的你,對稅務狀況還是必須要有基本的了解。

稅並不是繳越少越好,因為表面上也許少繳了一點稅,但如果為了少繳稅而在帳務上做了不適當的調整,稅務申報不當,恐怕會增加被國稅局查帳的稅務風險,也因此形成兩套帳,這些對公司的長期經營來說,並不是好事。(延伸閱讀:公司帳務管理:一套帳 vs 兩套帳)

節稅、避稅與逃漏稅往往是一線之隔,該繳的稅省不了,在本業多賺點錢比較實在。

5.法務

在這些公司經營會面臨的領域當中,法務算是在籌備公司階段就需要先行準備的一環,例如與房東簽訂的租約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契約與廠商或客戶簽訂的合約,這些契約的條文是否符合法規?是否合法合理?如果自己無法確定這些契約合規與否,有請律師審閱過嗎?

另外,各行各業會面臨到的法律風險不一,你的行業是否需要請法律顧問?或是在使用網路資源時是否要特別留意小心觸法?這些都是在創業的籌備期間就可以開始尋求資源的。

6.人事

只要公司有了第一位員工,就開始有了人事的問題,接著第二位、第三位出現時,人事問題會越來越複雜。

勞健保、退休金、員工福利、薪酬制度、獎懲機制以、員工職權及離職等,尤其對新創企業來說,因為規模還小,所以一名員工身兼多職原本是無可厚非的,例如身兼行政、會計、出納、客服及行銷小編,但前提是面試時就要針對工作範圍講清楚,白紙黑字載明。

但常見的情況是,面試時雇主講的模稜兩可,等到正式上工時,工作才一件一件的加上去,這會大幅降低員工對公司的評價。別忘了,公司會評價員工,而員工也會評價公司,而且網路的力量,可以輕易地將員工對公司的負面評價日傳千里。

再說,隨著員工人數的增加,各個員工之間的相處、各部門的相處將會變成越來越複雜,這些也都是對創業者極大的考驗。

以上簡單提了六個創業者必須面對的領域,看起來雖然不難,但各自展開都是很多的細節,而往往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所以創業並不是你熱愛烘焙,所以你就開了一間蛋糕店,你熱愛賺錢,所以你就去找,看賣什麼東西比較好賺,更不是你想做個買賣,所以你就在網路平台開了一個帳號開始賣東西。

創業之後做的不只是你喜歡的事,更多的是你不想做的事。在創業之初就有這個認知很重要,這樣你才不會對創業有錯誤的期待,也才會更貼近創業真實的模樣

二、誤把毛利當成淨利

很多員工的想法是,明明這個產品的毛利高達四成,為什麼老闆不多發一些獎金給我們這些辛苦的業務員呢?公司賺這麼多還不都是進到老闆的口袋,我們在前線打拼的員工,往往只能領到微薄的辛苦錢。當然,確實有些公司的利潤很高,但更多的公司,其實賺的不如想像中的多。為什麼?

因為公司賺不賺錢看的是淨利,而不是毛利,這是很多創業者在剛創業時沒有正視的問題。例如售價$100的商品,成本是$60,毛利是$40,乍看之下毛利高達四成,但別忘了,還有研發、管理及銷售費用還沒計入呢,以單純的買賣業、服務業(非研發公司)而言,尚須計入機器設備、公司車輛、辦公室裝潢、房租(廠房、辦公室、網站、事務機及租車等)、人事(薪資、勞健保、退休金、團保、伙食費、員工旅遊等)、出差費、勞務費用(律師、會計師、記帳士等)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開銷,將這些費用都計入得出的才是淨利,才真正是公司賺的錢(先不論是損益或是淨現金流入)。現在,你還會覺得老闆賺很多嗎?

三、錯估形勢

看過幾個創業失敗的案例,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錯估形勢。他們的創業背景很雷同,都是在公司任職幾年之後,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及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後,評估自立門戶是可行的,畢竟已經有了先前培養的穩定客群,創業後就算不大紅大紫,存活下來應該也是沒問題的。但他們卻有著相同的結局,最後都回到業界去工作了。為什麼?難道是當初的評估有誤嗎?

移轉服務成本

有時候,客戶向你採購並不是因為你這個人,而是因為公司本身。因為公司多年來累積的商譽,讓客戶願意向公司採購,客戶知道雙方一旦成交,無論如何公司都會如期到貨,並且做出品質保證;客戶也知道如果不幸的商品有瑕疵,公司必然會以最快的速度換貨並善後,絕無推託。所以,客戶願意向公司採購,甚至多花一點錢也願意,因為多付這一點錢換來的高效率、高品質,對客戶來說是非常划算的交易。

而一旦你自立門戶,自行開發業務時,可能會發現,不論以往與你多麼一見如故、多麼深交的採購人員,在面臨更換供應商時往往會考慮再三,較少有能夠一口答應的採購人員。為何如此?當初離職前去拜訪採購人員時,對方還信誓旦旦地保證,將來一定會把訂單轉移給我,怎麼如今變得這麼現實!

其實不能怪採購人員太現實,而是你沒有考量到對方的移轉服務成本。因為移轉服務成本太大,大到對方無法接受的程度,讓客戶不願意或是不敢嘗試更換供應商,畢竟對某些公司來說,非必要是不會更換供應商的,因為更換新的供應商必須面臨新的風險、溝通與磨合。

誤將相關性當成因果性

除了忽略移轉服務成本之外,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錯把相關性當成因果性。也許身為業務員的你,確實有本事成功的將公司產品推銷出去,並且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業務關係,但這可能僅止於相關性,而非因果性。

因為你的個人特質,對於成功推銷產品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具有相關性。但並不是因為你個人的特質才讓客戶買單的,也許換成另一位優秀的業務,客戶一樣會買單,所以,客戶是因為信任公司的商譽而買單,因此成交與公司商譽才有因果性。

據觀察,誤將相關性當成因果性,是很多自立門戶的創業者所忽略的,光是錯估形勢這一點,恐怕就足以讓新創企業走不下去。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You may use these <abbr title="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abbr>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