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文創業策略:以實戰驗證理論提到的,及早在創業過程中進行市場測試、降低風險以及提升個人技能。透過持續學習與實戰經驗的結合,創業者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此外,跨界學習與參加商會的機會也能增強創業者的市場敏感度和專業能力,幫助他們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成功創業。(延伸閱讀:「創業策略:低成本起步 vs 一次到位」、「創業策略:以務實的任務破除完美主義」、「創業策略:足夠好就能創業?」)
寶貴的回饋
另一個早一點啟動創業的好處是,若你定期發布部落格文章、影片甚至是圖卡等有價值的內容,你將體會到一邊分享價值,一邊從讀者的回饋中獲得寶貴意見的樂趣,因為讀者的意見,往往是創業者的盲點。
畢竟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各有不同的需求,但別忘了,嫌貨才是買貨人,畢竟最後你的產品及服務是要賣給客戶的。也許現在關注你的讀者,就是你未來的客戶,縱使沒有成為客戶,他們也可能是傳播者,會替你免費介紹給需要的人,他們就像關鍵字廣告一樣有效,卻是免費的。
因此,早一點啟動創業來累積作品及流量,藉由讀者的回饋更精準的提升對市場的了解,啟發更多的可能並且調整自己、優化產品及服務的想法及方向,以及獲得更接近市場的機會。
以我自己為例
平常我會寫文章發表在部落格,對於稅務主題的文章,我會以對初學者容易理解為出發點,撰寫文章內容及製作簡單的表格,希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
有一次,一位讀者私訊我,對於某篇文章的某個段落感到疑惑,我重複細看內容才發現,原本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所做的分類,反而讓讀者誤會,原本我希望以白話將枯燥難懂的稅法介紹給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受惠的初衷,也因為文章寫得不夠嚴謹而大打折扣,我也因此向這位讀者致歉,並感謝他閱讀我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他不吝嗇的給我回饋,這個寶貴的回饋提醒我,在撰寫內容時需要多方面考量,並且設想不同人的觀點,盡可能減少誤會的發生,才能實現我希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稅法的初衷。
親身體驗才夠深刻
道理很簡單,說來大家都懂,但沒有親身經歷過,感受是不夠深刻的。大家都知道汲取回饋的重要,這是小學生都懂的道理,但實際體驗過的人有多少呢?當客戶給予回饋,或是逛街的路人們給予的改善建議,甚至他們的批評與指教,我能聽得進去嗎?我能否客觀的分析他們的批評與指教?我能否虛心接受並努力改進呢?還是一律把他們當成不可理喻的奧客,繼續躲在美好的夢幻泡泡裡?如果聽得進去,並且設法改進不周之處,這就是我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因為我能人所不能!
回饋照單全收?
假設一個情境,七成的客戶很滿意A功能,另外一成的客戶不滿意,剩下二成的客戶沒意見,那麼,我需要針對一成不滿意的客戶調整A功能嗎?
這可能就需要仔細考量了,先了解客戶不滿意A功能的哪個部分,如果只是調整介面或是優化小地方,也許可以放膽去做。但如果要更動功能或是比較大的調整,就需要優先考量原先滿意的七成客戶,會不會他們覺得原本的設計比較好用,可能因此更動反而不滿意了?
因此,雖然說客戶的回饋是成長的基石,但也並非照單全收,必須視情況而定,至於衡量是否有標準?標準是沒有,但可以善用分析的工具,協助創業者做出當下最適合的決策。
分析的工具五花八門,沒有好壞之分,因為他們各自有著重的地方,所以要找到最適合自己使用的工具,才能增強分析的效果。不過,不論使用哪一種工具,其實都是沙盤推演的過程,透過推演的過程預測可能的結果,或是以預計達到的結果來反推過程。至於分析工具的挑選與使用,就有賴創業者的智慧囉!